雷锋精神,这座穿越六十余载岁月依然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新时代推动社会进步、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辽宁双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双鞍集团”)通过制度化、精准化、多元化的生动实践,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核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有机融合,书写了新时代雷锋故事的鲜活篇章,为雷锋精神在基层企业的实践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精神同源与价值共鸣的深度契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者在本质上同根同源、高度契合。雷锋精神的核心内涵,生动体现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实践中,不仅在理论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共鸣,更在实践中实现了内在统一。
雷锋精神中,如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以真诚关爱传递友善;坚守诚信,以诚实劳动和信守承诺赢得信任;“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以钉子精神钻研业务,追求卓越等,这些品质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行为要求的鲜活体现,是将个人价值实现融入社会发展需求的典范。
双鞍集团坚持把弘扬雷锋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构建了制度化、精准化、多元化的志愿服务体系,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具象化为“为职工造福,为社会尽责”的企业使命,有力推动雷锋精神在企业中的传承与延伸。
“三化”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以制度化筑基,保障奉献精神的稳定与持久。雷锋精神蕴含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与“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特质,需要依托稳定的组织体系与制度保障,方能转化为持久的行动。企业的制度化实践,就是将雷锋精神的个体自觉转化为组织的集体行动,将价值观的柔性倡导转化为刚性的制度规范。例如,在企业内部组建义工总队,制定《义工活动管理办法》,将学习雷锋精神转化为可量化、可考核、可持续的组织化运行模式,保障义工服务稳定开展,有效避免“一阵风”式的短期化倾向。
以精准化践诺,在履责中厚植爱国情怀。雷锋精神的实质在于“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其生命力根植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双鞍集团以“服务”为纽带,通过精准识别需求、精准匹配资源、精准落实帮扶,将服务职工要求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行动,在服务帮扶中传递友善温暖。以“微心愿”项目为例,通过深入调研、走访慰问、线上征集等多渠道,广泛收集职工和社区群众的实际需求,形成“需求清单—认领清单—落实清单”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每一个“心愿”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在切实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彰显了友善互助的强大力量,有力促进了职工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步升华。
以多元化拓维,引领职工担当。雷锋精神蕴含“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企业通过创新服务形式与传播手段,拓展志愿服务的多元路径,将雷锋精神的影响从企业内部辐射至社会,有效激发和凝聚干部职工力量,促进社区文明与社会和谐。企业积极联动街道、社区党组织,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街道社区,开展“清理小广告”“垃圾分类宣传”等系列活动,促进社区邻里的友善互动与和谐共治,开启法治保障下文明共建新实践。高度重视精神价值的传播效能,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企业学雷锋的感人事迹与品牌活动。这种创新性的多元化传播实践,弘扬了强大社会正能量,将个体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升华为激励全社会的精神动力,形成了“典型示范引领、全员踊跃参与”的良性循环,为培育社会文明风尚、促进社会和谐注入澎湃动能。
雷锋精神在企业实践带来的启示
锻造企业精神品格。系统化的学雷锋实践,可以显著提升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让“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蔚然成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职工在服务社会中提升道德境界,在岗位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由此形成了积极向上、诚信友善的企业文化生态,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赋能城市文明发展。引导职工以雷锋为榜样,深度融入社区治理,服务居民群众,比如开设“共享洗衣间”,与社区联合开展环保、助老、助残活动等,构建起“企业-社区-居民”的互助网络,改善社区环境,增进邻里和睦。这些举措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成为政企联动、服务民生、共建和谐的典范,有力助推了城市的文明与发展。
推动雷锋精神在企业落地生根。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是永不褪色的旗帜,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在企业中,将学雷锋活动制度化、精准化、多元化,将雷锋精神深度融入企业治理与社区日常,让雷锋精神成为企业文化的灵魂和血脉,便能焕发引领道德风尚、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生命力,推动雷锋精神在干部职工中薪火相传,成为促进个人成长、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作者:辽宁双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孙荣波)(来源: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