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战历史的硝烟虽已消散,但英雄的事迹与精神始终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近日,回忆起父亲的点滴,抗战老兵王中奎子女们语气中充满敬重: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工作岗位中,父亲始终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以言传身教让红色基因在家庭赓续传承。
1927年,王中奎生于山东莱州,15岁便投身革命加入胶东军区17团,参加过马石山战役等。1944年光荣入党,在辽沈、解放鞍山等战役中冲锋在前,即便在新开岭战役中身负重伤、弹片留体,也从未动摇战斗意志。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带着三等乙级残废军人荣誉脱下军装,转身投入新中国建设。
1950年起,王中奎先后主持丹东渔业市场工作、赴长春工农干部培训班深造,后任鞍山建工局计划科科长、铁道部鞍山工务器材厂副厂长。无论身处何职,他始终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将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把党的事业视作生命的全部。
1983年离休后,王中奎把传承革命精神当作新使命,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深植在下一代心中。在他的影响与带动下,四个子女均在平凡岗位上践行父辈革命精神,其中儿子王永刚、儿媳赵丽芳更是将这份精神延伸到公益领域。多年来,夫妇俩积极加入郭明义爱心团队八会分队、双山拥军爱民团队、冯志国爱心团队、为民爱心团队,坚持一对一为特殊家庭孩子捐资助学;他们主动参与交通疏导,还定期到郭明义公益爱心餐厅开展志愿服务。得知职教城学生娜娜(化名)失去父母后,多次为其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红色家庭的温暖与担当。
虽然王中奎老人已经离世多年,但他用一生践行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一直是这个家庭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来源: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