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立山区通过“光影映初心 安全伴我行”露天电影放映活动,以十几场连映的形式、计划持续一个月的时长,旨在推动文化服务深入基层,点亮居民的夏夜生活。
露天电影作为一项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在当今如何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立山区露天电影放映活动提供了有益探索。这也启示我们,要让这项惠民工程发挥更大效益,还需要在多方面持续优化提升。在内容供给上,要建立“菜单式”选片机制,通过线上问卷、社区调查等方式,收集不同年龄层、不同群体的观影偏好,建立动态更新的影片资源库。针对老年观众可以多安排经典老电影,面向青少年群体可增加科普纪录片,满足新市民需求可播放城市文化宣传片。并注重将主旋律影片与群众喜闻乐见的商业片有机结合,避免内容单一化。在活动形式上,要引入“电影+”的复合模式,比如在电影放映前设置半小时的“社区微舞台”,邀请本地文艺爱好者表演;放映间隙组织“邻里茶话会”,促进居民交流等。在服务覆盖上,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摸清各社区、村组的人口结构、文化需求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放映计划,建立精准化的配送体系。并关注城乡接合部、老旧小区等区域,提高服务覆盖率。
露天电影仍然是服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要使其持续焕发活力,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只有准确把握群众需求变化,才能让这项传统惠民工程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常 名)(来源: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