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安县达牛镇大于村通过把乡村振兴、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工作细化为可量化指标,向村民发放可兑换实物的“积分”,鼓励村民参与乡村建设、践行文明行为。这项举措一经实施,村民参与热情高涨,乡村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长期以来,乡村治理的难题主要集中在群众参与程度低。积分制是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广的乡村治理创新模式,旨在破解这一难题。推广积分制的关键在于找准有效抓手,否则就难以真正“落地”。大于村的实践给出了答案,将积分制与群众利益紧密结合,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清扫、矛盾调解、集体劳动等赚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双管齐下,实现了从“局外人”到“主人翁”的转变。这种模式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也让乡村治理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大大提升了治理效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人口结构、社会关系等发生深刻变化,乡村治理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治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要求,唯有创新模式,才能激发乡村活力。而乡村治理的创新关键在于贴近实际、敢于尝试,将抽象的治理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让村民在参与中获益、在获益中更加主动参与,形成良性循环,以此描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观 海)(来源: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