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影布、接电喇叭线、架机器、挂片子、放映……这一系列操作,今年64岁的岫岩电影放映员赵世鹏,自己也记不清这么多年重复了多少次。近五十年的执着与坚守,他将光影的温暖播撒在岫岩的村落与街巷。
1979年,刚满18岁的赵世鹏走进岫岩满族自治县电影公司培训班,学成后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家乡。彼时,村里刚添置第一台放映机,他成了乡亲们的“光影使者”。“我记得,最初回村放映的电影是《屠夫状元》,一晚上连演5场,从天黑放到天亮。当时,看电影可以说是大家最开心的事儿了。”赵世鹏笑着回忆,“最多时得有200来人,来晚的、看不着的就上墙头、趴在柴火垛上看,人山人海,特别热闹。”
直至今日,三十多年前的一个雪夜,仍令赵世鹏难忘。那年冬天,赵世鹏冒雪为大家放映电影《瓜熟蒂落》。演到一半机器突发故障,漫天大雪没有要停的迹象,但村民们却不肯离去,都裹紧棉袄在雪地里等着。他顶着风雪抢修,等机器重新运转起来,大家又都聚精会神看到后半夜。那一幕他记忆犹新,大家顶雪观影的热情也成为刻在他记忆里的温暖。赵世鹏讲述,当时取片、换片是件苦差事。每隔两三天,他就得到十几公里外的乡镇电影管理站去取新片。舍不得花钱坐车,就骑自行车往返,顶风冒雪是常事。回村后连演六七场,再骑车去换新片。这往返的乡路,他一骑就是几十年,这一路的车辙,也印着他对这份事业的执着。
2023年赵世鹏退休,搬到镇里与儿子同住。2024年,听说镇里缺放映员,他又主动接下了这份活儿,开始为广大居民放映公益电影。赵世鹏说,公益电影放映和在村里放映大不相同。场地得自己四处寻觅,要是哪个场地看的人少了,下次就换个地方,想方设法让公益电影放映惠及更多群众。他先后深入街道、小区、广场、村民组等等,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他还常往敬老院跑,专门给老人们放映。如今,架设放映设备需要帮手,他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叫上儿子赵文帅一起帮忙,常常到晚上10点多电影散场,父子俩才一同收影布、搬机器,踏着夜色往家赶。
每年的公益电影放映都集中在6月至10月初,有时电影放到一半,瓢泼大雨就毫无征兆地浇下来,赵世鹏从未因此中断过,总是顶着雨忙活。居民们看他这么坚持,也没人提前离场,有的人撑着伞站在雨里看,有的则拿着板凳挤在避雨处,直到片尾字幕滚动才意犹未尽地离开。夏天放映时蚊子多,赵世鹏自掏腰包买蚊香,放映前在周围点好。2024年一年,赵世鹏放映公益电影80场;2025年截至目前,已放映了61场。他说:“公益电影的核心就是惠民!既然是惠民,就得实打实把电影送到群众身边去,送到他们茶余饭后常去的广场上、送到老人孩子方便落脚的小区里、送到田间地头的空地上……只有这样,公益放映才有意义,才能真正走进大伙儿心里。”
从早年走村串户流动放映,到如今扎根乡镇公益服务,近五十年的光影流转间,赵世鹏也从青涩的放映员变成了鬓角染霜的老者。角色在变,可他对放映事业的热爱却丝毫未减,而这份热爱将追随他一生。(来源: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