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鞍山市以“林长制”为抓手,创新古树名木保护方式。9月15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局获悉,鞍山市不仅对古树名木进行认定、建档、挂牌,还强化管护责任,切实做到棵棵有人管、株株有档案,为全市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坚决守住绿色“活化石”,让古树也能“老有所依”。
2025年,中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公布施行,这是中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而《鞍山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则早在2021年5月1日就正式实施,是辽宁省首个出台市级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城市。
为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为全市古树“上户籍”建档案。根据有关规定和上级部门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决策部署,市自然资源局制定了《鞍山市古树名木普查方案》,全面启动古树名木普查登记建档工作,旨在摸清辖区内古树名木资源底数,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体系,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在养护中,鞍山市每年都要对千山风景区的蟠龙松和皇姑松等树龄比较老的古树实施土壤改良和生境改善。岫岩林草中心上年修复古树五株,其中大营子镇一株、朝阳镇一株、偏岭镇一株、洋河镇两株。同时,鞍山市古树名木实行“挂牌管理”,实现古树名木“一树一牌”精准化管理。市自然资源局采购古树名木标识牌共5000个,已全部完成挂牌,其中包含林草部门管理的古树及古树群挂牌2076个,以及市建成区和各县区古树名木后备资源2924个。并对这些“绿古董”制订“一树一策”方案,科学制定养护措施,针对性地采取支撑、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还有生态环境保护或改良等措施,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力度,让古树成为“有生命的地标”“可触摸的历史”。(来源:千山晚报)